(资料图片)
中国青年网成都4月13日电(通讯员 弋馨雅)“我从小就帮着因工伤致残的爷爷一起制作丝绸工艺,眼看着爷爷只剩下两根手指依然一丝不苟地将丝绸的技艺发挥得精益求精,年幼的我心里不仅有了对丝绸制作的兴趣,更暗暗埋下了通过丝绸技艺帮助更多残疾人的决心……”聊起组建丝源助残团队的初心,弋馨雅这样说道。
活动合影。受访者供图
弋馨雅,成都理工大学在读学生,2022年获得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本田梦想基金3万元,怀揣着“建立大学生助残志愿队伍,帮助残障人士改善生活”的梦想组建了“丝源助残”团队。
南充市作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现有各类残疾人55.18万人,当地残疾人群体占比大,就业形势严峻,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同时,南充又是“丝绸之都”,丝绸文化历史资源丰富,2018年其丝绸传统织染技艺更是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丝源助残团队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关联性,积极推动非遗与助残创新结合,并利用自身优势建立起丝源助残志愿者团队,团队汇集了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学校的爱心助残志愿者。
寒暑假返乡期间,团队成员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了解到当前残疾人生活、工作面临的痛点难点,积极搭建志愿帮扶体系和残疾人就业匹配平台,致力打造残疾人非遗文创产业基地和特色“丝源”品牌形象,希望通过发挥专业所长和一系列实际行动以实现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提高经济收入,打破社会固有“残疾观”,创建和谐共融的社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