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报记者 徐 葳 通讯员 毕迎春
代购黄金一次报酬5000元,“跑腿”运送黄金一次报酬500元至800元不等,这些看似能赚快钱的机会实则是不法勾当。近日,上海奉贤警方经过数月侦查,摧毁一个通过代购黄金进行“洗钱”的犯罪团伙,涉案金额达百万元。
【资料图】
金店来了“大客户”
“10千克货有吗?”
“有的。”
“好,我安排兄弟来取……”
近期,上海市静安区一家黄金饰品店的蔡经理又一次接到了“大客户”微信发来的订单消息,距离第一次交易时间不长。
第一次接到“大客户”电话是在2022年11月17日,当时蔡经理以为对方只是恶作剧。那是一名操南方口音的男子,简单询问了一下当日金价和金条现货数量后就挂断了电话,没想到一个小时之后,“大客户”真的上门了。
“大客户”是一名穿黑衣、戴鸭舌帽的年轻人。他以刷卡的方式一次性购买了15万元的投资金条。整个交易过程只有几分钟,几乎没有多余的交流。为了留住这样的“大客户”,蔡经理主动要求添加对方的微信,以便下次进货时提前通知“大客户”,也好早早锁定当月的业绩。卡通头像、姓名不详的“大客户”留下微信后表示,下次会购买10千克的黄金,请蔡经理备足货。
这一次,距“大客户”发来消息不到半小时,身穿黑衣、戴着黑帽和口罩的男子如期而至。10千克金条被买走,只是他分别刷了不同银行的3张银行卡,消费近500万元。
就在男子走后一个小时,奉贤公安民警赶到了金店,要抓捕的正是那名买走黄金的“大客户”。
顺藤摸瓜打团伙
原来,这个所谓的大客户是通过购买黄金来转移违法所得从事“洗钱”活动。就在不久前,家住奉贤的顾女士遭遇“刷单”诈骗,被骗金额44万余元。警方追踪涉案银行账户发现,顾女士的44万余元分别转入多个银行账户,其中一个银行账户内的15万元均在上海静安一家金店内被用于购买金条。然而,购买金条的神秘“大客户”使用的微信系虚拟冒用,每张涉案银行卡只使用过一次。
追踪“大客户”成为侦破该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警方通过调看公共视频描绘出了一张嫌疑人活动的点位图,发现嫌疑人的活动与大型商场和金店分布极其吻合。在后续侦查中,民警根据嫌疑人的二次消费顺藤摸瓜,最终在浙江温州将黑衣“大客户”王某良及参与运送黄金的廖某聘、李某苗、杨某国“洗钱”团伙成员一网打尽。
揭开“代购”的真相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王某良交代,2022年11月,其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个能赚快钱的“工作”信息,便主动通过社交软件与对方联系。“工作”很简单,只需要用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到指定地点帮着代购商品,便能获得5000元报酬。虽然心生怀疑,但王某良依旧接下了“代购”任务,并从老家赶赴上海。抵达上海后,王某良在“雇主”的安排下取得了专用的手机及银行卡,之后双方通过某社交软件联系。
明知银行卡内资金来路不正,抱有侥幸心理的王某良还是前往金店,按照要求刷卡购买金条。在完成“代购”后,便按照“雇主”要求将金条放在附近公共厕所的垃圾桶旁,拍照留证。作为“跑腿人”的杨某国、廖某聘等人取到金条后伺机运送或变现,并将“报酬”以现金的形式在公共厕所、公园角落等隐蔽处交给王某良。
经过警方统计和倒查,王某良等嫌疑人按此方法进行“代购”,非法获利3.6万元,所持消费用的银行卡涉及全国多起电信网络诈骗案,奉贤的顾女士仅仅是几十名受害人中的一个。目前,犯罪团伙中的“雇主”已被异地警方抓获(另案处理)。王某良等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已被依法移送至上海奉贤检察机关。